NEWS

【编者按】 时代前行的步伐由鲜活个体所推动和构成,个体的创新、探索和奋斗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农村发展,“望穿山水,见到产业;记住乡愁,看到奔头”已成为他们的共识。澎湃新闻系列报道《百村安居图·第4季:村里新来的年轻人》,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开展2024澎湃中国乡村振兴调研行,聚焦青年在返乡创业路上的苦与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问策乡野,观变田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6日至7日前往苏州进行实地调研。他们深入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以镜头捕捉苏绣的细腻之美,用微短剧《绣梦乡村》讲述“绣二代”府涵璐的乡村创业故事。此次实践不仅是对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更是一次以苏绣为媒介,展现乡村新面貌,促进乡村振兴的深度探索。 涧里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称。这里的人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劳作,园艺栽培和苏绣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近年来,涧里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涌现出了一批像府涵璐这样的海归女性领军人才,他们回乡领办合作社,挖掘乡村产业资源,注册农产品品牌,探索“农创+文创”发展模式。 新来的年轻人——府涵璐,是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涧里村的苏绣世家出身。作为苏绣发源地之一的光福镇,“家家能刺绣,户户有绣娘”的浓厚氛围让府涵璐与针线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进入千禧年后,国内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苏绣亦如此。留学归来的府涵璐开阔了自身的视野,更加认识到“文化”在当代的重要性。她巧妙地将苏绣融入课堂,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对苏绣缺乏新鲜血液的窘境,府涵璐决定投身创业,带领绣娘们从“打工人”变为自己事业的“主人”,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和酬劳水平。 府涵璐还希望通过融合非遗苏绣和传统园艺两大特色产业,推出“轻绣森林”项目。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体验苏绣艺术的场所,也带动了绣品、农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如今,“轻绣森林”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绣品和农产品销售,实现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近百万。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民们自发开设了农家乐和民宿,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 展望未来,府涵璐希望推动苏绣非遗“出海”,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能让外国友人领略到苏绣的古典韵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她也希望中国匠人能借鉴国际“品牌化”的运营模式,实现苏绣在现代的创造性发展。 经过实地调研和采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苏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它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生。他们见证了府涵璐等众多苏绣传承人与创新者的共同努力,让苏绣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扬帆出海。 此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记录了许多动人的瞬间,更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古老技艺焕发新生的动人故事正在被创业青年们书写着新时代的和美乡村故事。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青春的力量和担当,在记录和见证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